文字:

書評分享——檀傳寶:教育愛的真解與實現

檀傳寶:教育愛的真解與實現

 

范梅南、李樹英教授合著的《教育的情調》(The Tone of Teaching)中文版即將付梓,好朋友李樹英教授命我寫序。我一方面覺得壓力很大,因為自己對於教育現象學並無深入學習,只是讀過范梅南教授送我的幾本著作,無論怎麼寫都是班門弄斧;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應當當仁不讓,因為我和范梅南、李樹英兩位教授確有某些美好而難得的“機緣”。

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機緣,當屬當代教育現象學重要代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育學教授范梅南應我之邀來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訪問並發表演講(2004年6月2日)。這是范梅南教授對中國的首次訪問,也正是這次訪問,直接促成或開啟了一批中國教育學者對教育現象學的長期關注、集中研究。今天中國已有一大批教育現象學的研究者,越來越多教育實踐工作者也已能從范梅南的研究中直接汲取豐富的營養,這次訪問可謂功莫大焉。至於李樹英教授則是我南京師範大學的校友,其碩士研究生導師還是我攻讀博士學位階段的專業外語課老師。這些年樹英兄在加拿大以及中國香港、澳門和內地的許多有關教育現象學的學術活動中都與我有交集。由於李教授是范梅南的親傳弟子(范梅南指導過的博士生),故我一直視他為在教育現象學這一領域得到“真傳”的中國本土化研究的推動者。總之,我對於教育現象學既非常陌生,又十分熟悉。說陌生,是因為如前所述沒有太深入的研究;而說熟悉,不僅是因為范梅南、李樹英是我的好朋友,我也讀過《教學機智》《兒童的秘密》等幾本范梅南的書,也是因為教育現象學在表達方式上追求具象、體驗、感性,這對於一直有文學情結的我來說尤顯親切。可以這樣說:己亥年(2019年)春節的假期生活中我最美好的體驗之一,就是靜靜閱讀范梅南、李樹英合著的這本《教育的情調》。

這種如飲甘泉般的閱讀體驗給了身為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孩子們”老師的我諸多珍貴啟發。其中最重要者,可以歸納為如下三點。

教育與教育愛不可有須臾的分離

《教育的情調》並沒有直接提出“教育愛”這一概念,卻對這一概念及其教育意義做出了最好的詮釋。比如,范梅南主張,學校應當被孩子們視為“我們的學校”,而“老師決不能像一個過路人、一個員警或一個朋友那樣看孩子。老師必須以教育學的眼光看孩子。這就是說,作為一個保護、培養孩子的觀察者,老師要意識到正在成長的孩子的存在”,並且要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們的“在”。而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孩子,給孩子希望,更開放、更寬容地與孩子相處,等等。總之,教育愛意味著教育者對於學生道德與人道方面的責任,以及合乎每一個兒童個體發展實際的教育性陪伴。與此相反,現代社會某些人已經將“撫養孩子變成了一項自私、自戀的事業”。“有些父母(和老師)人雖在場,但是心卻不在,他們早已沉溺在自私的需求和欲望中了。”“成年人忽視孩子,對他們的話充耳不聞,驚嚇、辱駡、虐待他們,否定、拋棄他們,這實在令人悲哀。”

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無比重要

《教育的情調》開宗明義的第一章在討論校長應當如何處置一個調皮的學生時即指出:“一位機智的教育管理人員知道什麼該說而什麼不該說,什麼該提而什麼不該提。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是教育管理人員進入孩子的體驗世界的能力。”其實,關於“知道什麼該說而什麼不該說,什麼該提而什麼不該提”的“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對於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確保對於孩子的“教育愛”之有效實現以及教育獨特性的不二法門——“教育是一種與人相處的學問,一種成年人與孩子相處的學問,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術性更加重要。”而一旦缺少這種教育的敏感性和機智,所謂的“教育”就極可能變成一種對孩子的實質性“傷害”。

好的教育一定離不開教育學反思

《教育的情調》十分生動、深入地解釋了諸多教育智慧(對孩子好奇心、可能性以及個人秘密體驗的保護,所教學科與教學行為的物我兩忘,以及愛護與紀律的平衡處置,等等),從而得出了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學指向的是一種能積極地分辨出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什麼合適、什麼不合適的能力”的重要結論。鑒於教育現象學特別強調“智慧的教育者”應當形成“一種對獨特性的獨特關注”,“關注孩子的獨特性、情境的獨特性和個人生活的獨特性”,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保持對教育行為的經常性反思,以確保對特定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以及對特定個體所做的教育安排的適切性。也正是由於這種教育學反思的匱乏,當代教育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正“以危險的抽象方式思考和談論孩子”,“對他們進行分組、分類、篩選、衡量和管理,並以原先設想好的方法去回應他們”!

 

總之,《教育的情調》不僅給人以豐富的教育學智慧啟迪,而且其“描述性寫作”也給人以與好朋友閒聊一般美好、親切的閱讀體驗,真正做到了作者所言的:現象學研究“對生活世界保持關注,從生活現象開始,從日常生活中鮮活的生活體驗開始,回到事物本身,保持一種現象學的生活態度”。

《教育的情調》的英文原著本就是范梅南教育現象學的成名作、代表作,出版後不僅很快成為北美許多教育學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參考書,更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歡迎,曾經一時洛陽紙貴。如今推出的這本中文版,已不再是對英文原著的簡單翻譯。作為兩位作者的合著,其最突出的特色是在原著原創性貢獻的基礎上加入了李樹英教授基於中國情境的教育現象學研究成果,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本土”元素。再加上教育現象學探索所固有的日常教育生活反思的深刻性,以及兩位作者“現象學寫作”在表達風格上的生動、優美,我堅信:給人以深刻啟迪、美好體驗的《教育的情調》,必將成為許多教育學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有志于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家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的枕邊書。

 

 

文章來源:https://reurl.cc/MvArr4

 

 

《教育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