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協同舉辦「橫琴-澳門中小學校長交流活動」——橫琴頌琴小學共探教育協同新路徑
發佈日期:2025/03/18
  • 分享至:

2025年3月17日,在澳門科技發展基金項目的支持下,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師生代表團於碩士課程主任代毅助理教授的帶領下,與澳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代表於頌琴小學共同開展「情繫頌琴·琴澳同行」琴澳校長團課程新範式探索與交流活動。

 

本次活動特邀嘉賓包括:街坊總會劉志鋒主任、粵澳深度合作區婦女聯合會執委殷彥影女士。澳門教育界代表陣容鼎盛,涵蓋澳門勞校中學鄭傑釗校長、廣大中學陳建邦校長、海暉學校梁滿堂校長、菜農學校江欽育副校長及鏡平中學曾紀川副校長等。橫琴代表團則由橫琴頌琴小學杜文麗校長、橫琴子期中學阮翠蓮校長及橫琴子期小學關昱副校長等領銜參與。

 

作為澳門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聯動的典範,澳城大教育學院秉持「理論-實踐-創新」三位一體模式,由代毅課程主任率領專業團隊,特邀研究生指導教授伍劍佐博士,聯同博士生杜玫蓉、劉小鈺及碩士生蘭天共同參與,深化交流成效。

 

活動亮點:三維教育創新實踐

本次活動以「繪本課程開發」、「STEAM跨學科專案學習」及「中小銜接機制研究」為三大主軸,透過沉浸式教學實踐與跨域深度對話,探索珠澳教育資源整合與課程共建的新路徑,獲粵澳教育主管部門及兩地校長團隊高度評價。現場透過三維繪本教學演示STEAM專題成果展評中小銜接圓桌論壇,系統呈現教育協同創新的實踐成果。

 

20250317-1.jpg


專題聚焦

一、繪本繪生態:幼小銜接的「緩坡」實踐

於頌琴小學4號樓繪本館,澳城大師生與該校教師團隊聯袂展示生態主題繪本課程《如果地球被我們吃掉了》。課程以「生態文明教育與跨學科素養融合」為核心,透過情境演繹、小組共創等形式,開創幼小銜接課程設計新思路。代毅課程主任強調:「繪本不僅是敘事媒介,更是打破學段藩籬、實現『陡坡緩降』的關鍵教育工具。」活動中,兩地師生共製「生態故事地圖」,將橫琴濕地保護案例融入教學,為幼小課程開發提供實踐範本。


20250317-2.jpg

 

二、STEAM賦能:從高塔模型到土壤生態的跨域探索

STEAM實踐環節聚焦「橫琴高塔模型設計」與「土壤生態研究」兩大主題。高塔專案結合力學計算、3D建模與成本評估,銜接小學科學與初中工程思維。

土壤專案整合AI數據分析、藝術模型構建與生態報告撰寫,展現14課時長週期課程成果。參與學生表示透過編碼分析土壤酸鹼度,再以陶土創作生態微景觀,真正體現『做中學』的深層價值。


20250317-3-1.jpg

 

三、共研中小銜接:素養進階的多元路徑

「中小銜接研討會」由澳城大22級教育學碩士葉子欣主持,琴澳教育工作者以頌琴小學「四格分析法」、「學科素養階梯圖」為案例,探討跨學段課程連貫性設計。澳城大團隊更提出「雙導師制」合作框架——由大學學者與中小學教師共構銜接課程,並擬於橫琴試行「畢業大戲」等跨學科專案,助推學生思維從具象至抽象進階。


20250317-4-1.jpg

20250317-5-1.jpg


未來展望:構建珠澳教育共生體

是次活動不僅是澳城大教育學院服務琴澳基礎教育的重要實踐,更彰顯兩地「以教育融合促民心相通」的戰略意義。活動尾聲,與會者於頌琴小學合影留念,為後續深度合作奠下基石。

20250317-6.jpg



 
瀏覽次數: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