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調》是世界著名教育學專家、教育哲學家、教育現象學的重要開創者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經典之作,該書英文版於1981年在加拿大出版後便引起了轟動,教育學的人文主義視角由此走近了北美的一線教師。《教育的情調》中文版新書出版之際,教科社舉辦的新書分享會吸引了大批讀者的到來。
2019年10月25日,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舉辦的“關注生活體驗,喚醒教育智慧——《教育的情調》新書分享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黨委副書記劉立在致辭中介紹,在教育學部成立十周年之際,在北師大著力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教育學部著力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背景下,本著提高學生學術素養,鼓勵廣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目的,教育學部與教育科學出版社合作舉辦“關注生活體驗,喚醒教育智慧——《教育的情調》新書分享會”。教育科學出版社是我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教育學術出版機構,希望雙方加強合作,將更多教育精品好書、前沿教育理論傳遞給同學們,提高專業閱讀的品質。
教育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鄭豪傑在致辭中說,在教育研究領域,馬克斯·范梅南教授是運用現象學理論和方法的先驅,其思想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育科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范梅南教授的《生活體驗研究》《兒童的秘密》《教學機智》《實踐現象學》等一系列著作,對我國教育現象學研究發揮了有益作用。由馬克斯·范梅南教授和李樹英教授合著的《教育的情調》,是一部具有獨特人文氣質的、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的著作,值得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師和家長認真研讀。《教育的情調》啟發人們帶著敏感、機智和愛走進孩子的世界,也揭示了教育學是一門複雜而細膩的學問,她告訴人們,應當從生活體驗出發去把握教育的智慧,對豐富多樣的教育情境、意義保持敏銳的觸覺。
《教育的情調》作者之一,李樹英教授以“重新尋找教育生活的體驗:教育的情調與智慧”為主題,向大家介紹了本書的寫作背景、教育現象學的人文視角與方法、如何理解教育的情調和意義等內容,並通過對書中案例的分析,為大家進一步解釋了教育現象學的內涵。李樹英說,教育現象學是教育學中的一個人文科學視角。它關注他人的獨特性和生活體驗。它是一門探討教師(成人)如何與學生(孩子)相處的學問。通過對生活體驗的研究,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與自我,從而更好地相處。教育現象學的教育視角就是讓我們保持一顆好奇心,去探究、去研究(重新尋找 - to “re-search” )我們的生活體驗,讓我們不斷地反思,從而使我們更為敏感、更加智慧得體地行動。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檀傳寶教授主持嘉賓對話環節,他和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教務長兼教育學院院長李樹英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三帆中學朝陽學校李建文校長、教育科學出版社學術著作編輯部主任劉明堂副編審等專家,圍繞運用教育現象學方法、關注教育生活體驗,同與會的教師和學生分享了該書的閱讀體會,並回答了現場讀者的提問。
檀傳寶教授說,2004年,當代教育現象學重要代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育學教授范梅南應自己之邀來北京師範大學訪問並發表演講。這是范梅南教授對中國的首次訪問,也正是這次訪問,直接促成或開啟了一批中國教育學者對教育現象學的長期關注、集中研究。至今回想起來仍然很驕傲。檀教授說,閱讀范梅南、李樹英教授合著的這本《教育的情調》,可以說是己亥年(2019年)春節的假期生活中最美好的體驗之一,給已作為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孩子們”老師的自己諸多珍貴啟發。第一, 教育與教育愛不可有須臾的分離;第二,教育敏感性與教育機智無比重要;第三,好的教育一定離不開教育學反思。希望閱讀本書的美好體驗能夠超越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輻射到更多的人。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教學院長劉慧教授說,“情調”二字很有味道,這就是理解人、理解人的教育的味道所在。我們跟世界的交往具有三種關係:一種是和自己;一種是和人;還有一種是和物。我們最熟悉的是和物的關係,無論是對自然還是人發明的一切,我們都習慣了去單向度地對待——“我說什麼就是什麼”“我想什麼就是什麼”,至於對方我們很少去管。但與人的相處不是“我想什麼”,而是關心“他人在想什麼”,教育學恰恰就是這樣。《教育的情調》一書打破了人對物的一種態度,打破了“我為尊”“我為標準”的想當然,讓我們找到或接近了去觸及孩子真實感受的路徑或真實狀態。教育之愛不是教師的一廂情願,而是必須能滿足兒童生命成長的需要。教育現象學最大的魅力在於讓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對孩子的認識突破了對“物“的視角或立場,回歸到“人”。
北京師範大學三帆中學朝陽學校李建文校長說,從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閱讀體會來說,《教育的情調》一書中關於現象描述、案例描述背後的分析,讓人非常有帶入感,很多在教學實踐中發生的情況,尤其是那些曾經思考卻不得其法的困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在工作中很多老師會問,這種教育機智是怎麼來的,是天生稟賦還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其實很難描述清楚,但閱讀本書後給了自己很好的啟發。擁有教育的機智和敏感性,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先天的素養;另一方面是教師在進入教育現場後,經過反思和不斷學習,讓自己的外在知識形成一種體知後才可能具備的。
會上,教育科學出版社向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贈送了《教育的情調》一書,以此表達對廣大師範生尤其教育專業學生高品質的專業閱讀的支持。